作者|墨多先生
来源|墨多先生(ID:mrmoduo)
人活于世,要学会被拒绝,尤其是在你时运不济的时候,拒绝更是家常便饭。
好比前阵子马老师去了趟非洲,在南非著名学府金山大学慷慨激昂发表的一段演讲。
其中,他谈到了2007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时,他问同事的3个问题:
马云:“你们成为百万富翁,是因为比其他人聪明吗?”
众人:“不是,那时我们都找不到工作!”
马云:“是因为你们聪明吗?”
众人:“也不是,很多比我们聪明的人,都去了IBM和微软。猎头根本不来我们公司抢人,我们习惯了被拒绝、没人帮,所以只能相信梦想努力工作。”
马云:“那为什么别人要帮你们?”
众人:“帮你,是非常少见的,不帮你才是正常的,所以才要一直努力工作来获得帮助。”
马云这段演讲让我想起了《孟子》里的一句话,即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。
这句话是说,当一个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,不要急忙埋怨外界事物,而是要学会内观,尝试着反思自己、复盘自己。
比如,中国是个人情社会,老话说“关系都是麻烦出来的”。
所以,很多人一旦做事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会把问题诉诸于身边的人,所谓求人办事、刷自个儿脸面,这是熟人社会的家常便饭。
但问题就在于,很多人把求人办事当成了一种本能反应,时而久之还会“成瘾”,无论大事小事,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,但凡遇到一丁点儿问题,都会不假思索的找人帮忙。
比如,工作中受了点儿委屈,就急忙嚷嚷着亲戚朋友给自己换工作;
比如,买房首付差了点儿钱,却毫无理由非让有钱朋友伸出援手;
比如,明明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,非得刷脸让周围人义务给其帮忙。
总之,求人帮忙这件事,虽在有些人看来是个难题,但还有些人拿它当成呼吸。
可在我看来,“人在江湖飘,无法不求人”,求人办事自然免不了,但“会求”与“乱求”之间却有天大的区别。
换言之,求人帮忙不仅是门学问,它更是一门艺术。
01
求助并非一味地索取,
而是发起一场双向协作。
亚当斯密发明了“社会分工理论”,他认为,分工极大提升了这个社会的生产效率。
反之,分工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协作,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眼前领域的一摊事儿,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,就必须要别人协助我们去解决。
这个道理虽然简单,但很多人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。
比如,之前有个朋友让我帮他表弟介绍份工作,电话里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,结果这事情过了一周,他微信上问我:“工作你帮忙找到了吗?”
我说:“啥?你让我帮你表弟找工作,可是我连他姓啥名谁,多大年纪,有没有工作经历,想去什么类型公司,期待多少钱待遇一概不知,你让我找个毛线啊?!”
话音刚落,我的朋友就显得有点不耐烦了,他说:“咳,就这么件小事,你看着办吧,我表弟刚毕业,没什么工作经历,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就行。”
听他说完这话,我额头上的汗像瀑布一样流下来,“...行吧,那等我有信再告诉你吧...”,说完,我就狠狠地挂了电话。
你瞧,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问题出在了哪。
这位朋友找人帮忙,他并没有做好自己份内的任务分工,而是一股脑儿把问题全部抛给了我,言外之意,当他提出请求的那一刻,所有责任便都转嫁给我了。
你说,这样的忙你是帮还是不帮?这样的面子,你是给还是不给?
正如我上面所说,当你有一件事情求助于别人时,相当于你发起了一个分工协作的请求,若想要任务更好的被完成,前提条件是你要尽可能多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。
还是上面这个例子,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呢?
方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作为事情的求助者,你首先起码要准备一份像样的简历,然后再附加一段简短地摘要。比如说:
“你好,我表弟XX,目前大学刚毕业,学的是XX专业。他在校期间表现优良,曾经3次被评为优秀学校干部,且曾于XX公司实习,负责内容策划工作,擅长文案写作与创意执行。现想在互联网或新媒体公司,谋求一份内容相关的工作,薪水待遇暂无特殊要求,并可从最基层做起,十分感谢!(附件是XX的简历)”
由此可见,当任何一个人要提出一份请求时,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这种换位思维其实也是一种互惠原则。
简单而言,越是提出帮助的人,就越应提前进入一种思考:如果这件事全权由你负责,你会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?
这种换位思维在工作中会时常遇到,小到你让同事帮你准备份资料,大到生意场上让人打通人脉资源,总之,脱离了换位思维,别人凭什么帮你?
02
若想提升求助的成功率,
先要考虑对方的成本与收益。
心理学上有个“富兰克林效应”,意思是说:但凡那些帮过你的人,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。
用咱老一辈的理儿来说,就是人与人之间,无非就是你麻烦我、我麻烦你,日子久了,你我就成了利益共同体。
然而,话虽这么说,但熟人之间相互麻烦仍然逃不出「能量守恒定律」。
简而言之,就是你我之间的投入与收获要成正比,否则,就会心生埋怨。
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
比如今天我请你吃了顿饭,明天你至少请我喝杯咖啡;昨天我帮你儿子找了份工作,日后你在生意场上多少给我个帮衬......
这个道理虽然现实,但确是人与人交往的本质。哪怕是两个夫妻搭伙过日子,今天老婆做了一顿饭,你至少也要把碗刷了,否则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,迟早会引发情绪失衡。
再往深一步说,套用投资学的原理:
一个人愿意持续帮你的前提,是对方通过帮你所获得的收益,最好大于或等于TA帮你所需付出的成本。
当然,这里所提到的收益与成本,并非单纯指的是冷冰冰的金钱与利益,也包括对方帮助你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。
比如我们时常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“热心肠”,当他们向周围人伸出援手的时候几乎不求回报。
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解释,人类都倾向于寻求一种社会认同感,而帮助他人是实现自我价值感的最佳途径。
只不过,即便是那些生活中的“热心肠”,倘若你一味地要求其付出,恐怕迟早有一天他仍然会感到心生疲倦。
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种边际递减效应,简单地说,就是一个人随着自己的付出越来越多,从一个人身上获得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。
这就如同两个人谈恋爱,一开始的付出充满激情,到了后就会逐渐乏味。
既然如此,那如何才能让别人愿意持续地帮你呢?方法很简单,就是你要做到:明确共同利益,并持续进行反馈。
所谓明确共同利益,就是你要让对方知道,如果TA帮助你完成了某件事情,对方一定也能获得某种好处。换句话说,即大家同坐的是一条船。
比如你下个月想让老板给你涨工资,那起码你这个月要好好努力工作,争取表现机会,当你届时真提出涨薪的要求时,起码会让老板觉得“值”,因为他所付出而换得的回报是在未来可预期的。
所谓持续反馈,是说你要在日常的小事上,不断地给帮助你的人予以持续回报,用老话里说的,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”。
换个角度说,这个世道上有很多人是“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”,没事儿的时候连个短信问候都没有,一旦有事儿才急着求人帮忙,你想这样的人,别人有凭什么来帮你?
与上面的这种人相比,我更欣赏另外一种人,即:我的事情别人不要管,别人的事情我也从不插手,互不相欠,一辈子自个儿过挺好!
好,说了那么多,不妨最后再来总结一下。
人活于世,少不了麻烦,有的人总麻烦别人,有的人总被别人麻烦。在我看来,求人帮忙谁都免不了,但求人千万别乱给人添麻烦。
所谓大事不轻易求人,小事轻易不求人,能靠自己完成的事儿就别随便劳驾别人,除非别人帮你有好处。
这个世界上,没几个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,没几个人的权力是靠爹换来的,没几个人的能力是靠梦做出来的。
你要知道,即便你的生命中不乏贵人,可毕竟靠山山会倒,靠人人会跑,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安全感叫做“别人施舍你的”。
所以,当你每次遇到问题,确实避免不了要求人的时候,先冷静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:
“我又不欠你,凭什么要帮你?”
作者声明:1)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;2)以上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;3)说不说在于我,听不听在于你。
- END -
©作者:墨多先生,北京大学硕士,英国互动英才奖得主,互联网创业者,专栏作家,关注职场与个人成长,公众号“墨多先生”(ID:mrmoduo)
浙江人民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联 系 人:郑合柱(销售部 总经理)
电 话:86 0574 27852999
移动电话:15657875568
传 真:86 0574 27955955
生产中心:中国 浙江 柳市新光工业园区
全国销售中心: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宁穿路74号
邮 编:325600
浙ICP备11031168号-1